2021
五月
22
【问问神父】40|如何分辨与抉择?
问题留言:
神父能否讲讲关于分辨方面的课题?
随风神父:
关于分辨已有很多的文章和书籍,今天给大家分享的内容,是取自《神学论集》45期中房志荣、詹德隆、王敬弘等三位神父有关分辨神类的文章,在这里只是给大家做了一些总结,加上了一点自己的理解及经验,如果大家想更深入的了解,请阅读相关的文章或书籍。
一、什么事情上可以分辨
两类事情不需分辨,一是在显然有罪的事情上,我们不可分辨;另一个是在天主已经明显便是的旨意上,我们不可再做分辨。例如天主是否愿意建立教会等。除了这些,可以做分辨的事情可说是多如牛毛。在这里我们把他们分为三类: 第一类是对某种事情,我们应采取何种态度。 第二类是在许多可做的事情中我们分辨应该优先做那些事;或是对某件事情我们应该去做或是不去做。 第三类是在完成同一件事情上,可采取的许多不同方法中,我们该采取那一种具体方法。
二、分辨的基本条件
1、对天主的开放 灵修生活是我们分辨的前提,只有我们愿意认真地遵行天主的信仰要求去生活,不再以其他事物为生活的中心,而已爱德为基本态度,我们才可谈得上分辨。除此之外,还需要相关的信仰知识。 2、具有专业和广泛的知识 -- 世俗知识 专业的知识,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,避免错误。广泛的知识可帮助我们脱离团体性的偏见和自私。 3、深度的自我认识 如果对自己人格的认识不够或是不清楚,分辨神类的方法就比较不可靠。 A、了解情绪反应的来源 人过去生活中的经验与内心深藏的心理需求,会影响情绪的反应;例如独立个性的人,常不喜欢别人对他照顾太多,对于别人的关怀与照顾,常不自觉地产生内心相当的反感;因此应正确地认识自己本身的情绪反应,并了解种种情绪在自己人格结构上的作用,乃为分辨神类不可缺少的条件。 一般人人格影响的因素,过去的生活经验不可忽视,特别是童年时代的生活经验更是重大;其次埋藏在潜意识中的影响,也很重要但最难发现;例如我可能很生气,别人也感受出来,但我并不认为自己是在生气,只是觉得紧张、兴奋而已;或者我感到生气,但看不出自己为什么不高兴,我可能是认为别人不对;实际上,此类现象极可能是相当地受到潜意识因素的影响,而自己却不知道;又例如子女对父母的话,有时虽心中不满但不会表示出来,而当考虑要提出意见时,可能会感觉到不喜乐的情绪;而且当反省自己对父母的感受时,此种不喜乐的情绪,几乎没有理由,找不出来源;而实际上可能在一个严格管教的家庭中,子女的潜意识中,可能会有一种被压抑的倾向,十分怕得罪父母,但未意识到;基本上,怕得罪父母,而不说话,只不过稍微感到不喜乐的情绪,但在自己意识中,认为自己具有孝顺的心,认为最好不要表达自己意见,有时甚至会认为这是上主的意思;因此若能更认识自己,就能看清真正的原因所在;同样在实行神类分辨时,潜意识因素常会使一个人对他的环境或面临的问题,做不切实的判断及表现得太理想化,而不太容易辨别天主的旨意;由此可见,了解自己情绪反应来源的重要性。 B、潜意识的探讨与领悟 认识自己,了解情绪反应的来源,是一种潜意识探讨与领悟的过程,的确会帮助人做明确的分辨工作;但通常并不容易做到,有时常需要别人帮忙;一般可由下列方法或态度中得到:
三、基督徒的分辨工夫
基督徒的分辨功夫,即为「分辨神类」,去分辨个人内心的动向、动力与动机,并聆听天主圣神在个人内心的言语,最后用个人的理性与意志力,来选择、决定承行上主的意旨 基督徒于日常生活中的分辨取捨,可用分辨十六字诀,来当作 分辨神类的口诀:「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。」 因此「人心惟危」可解释为:人心是多变的,必需要加以防范;「道心惟微」解释为:上主的旨意神妙莫测,必需加以追寻;「惟精惟一」解释为:人追寻上主旨意的态度,应该精诚而专一;「允执厥中」则为说明人要达到并执着保持的,是一个中道、一个平心;换言之, 基督徒的分辨工夫,即为不让人心蒙蔽道心,而让人心努力保持平衡、中正与开放,如此方能让微妙的上主之道,来领导多变的人心